教室上课前后桌交头接耳、体育馆网球对打,还会在家踩缝纫机、在马戏团表演叠罗汉,除此之外,还会像人一样抽烟、拔牙、求婚……
这家博物馆里的青蛙标本摆出各种姿势,模仿人类的行为,正在努力像人一样“活着”。
和其他大多数动物标本不同,这些青蛙的生活场景照搬人类社会,看起来像是一个微型的人类世界,只不过主角只有“蛙”。
小小的博物馆里搭建了21个人类场景,例如学校、医院、结婚、工作、法院等等,参与的青蛙有507只,都是被处理过后的标本。
它们活灵活现,姿态各异,是早期创作者出于艺术目的创作而来。
初次看到这些青蛙,英国网络博主乔·莱格特 (Joe Leggett )有些困惑。
前段时间,他在克罗地亚旅行时,意外发现这家“青蛙乐园”,于是花了13欧元参观了这家博物馆。但他仅用了10分钟就离开了,出来的时候,人依然是懵的。
他觉得这次经历很糟糕,因为青蛙标本实在太诡异了,让人觉得很不舒服。
当他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社交平台后,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,一致认为这家博物馆是欧洲“最怪异”的博物馆,不适合所有人参观。
怪异博物馆的历史
事实上,这座博物馆获得如此评价,一点不奇怪,早在十几年前,它一直都是“怪异博物馆”或者“怪异景点”名单上的常客。
这些青蛙标本出于费伦茨·梅尔 (Ferenc Mere)之手,1878年出生,他的童年是在一个“满是青蛙的池塘边”度过的。
19世纪,由于标本技术突飞猛进,欧洲很多地方开始流行制作动物标本。
一些艺术家脑洞大开,将标本制作和拟人艺术相结合,纷纷给老鼠一类的动物标本穿上了人类等比例缩小的衣服,并将其置身于人类才有的卧室、舞台、教室等各种场景中,试图打造出一个动物社会。
这种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,梅尔就是受此启发,决定用身边的青蛙来展现艺术。
由于青蛙皮肤脆弱,制作青蛙标本的难度比其他动物要高得多,那时候,也很少有人愿意做两栖类的动物标本。
没有可以借鉴的制作方法,梅尔自己发明了一套制作技艺。
1910年到1920年,10年期间,他总共收集了1000 多只青蛙,做成标本,并将它们置身于“人类的世界”中。
他的技术很高超,各个场景的每一只青蛙,都栩栩如生!
就好比上面这个场景,学生在教室的各种表现,“蛙蛙们”诠释得很到位:
课堂上,有青蛙在给后面同学递尺子,有正在讨论题目的,有的则在抄写作业奋笔疾书,最调皮的,莫过于跳起来去打前面同学的青蛙,它自己不爱学习,还要欺负别的同学。这样的“人物”几乎每个教室都会有那么几个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早前的上千只青蛙,现在只剩507只了。这些青蛙标本多次易主,好在如今依然保存在博物馆中展览,成为梅尔最拿得出手的艺术品。
真小猪存钱罐
最后
无论什么事物,都会有其两面性,博物馆里的青蛙也不例外,有人觉得恐怖,但也有人觉得这些蛙“有趣”。
在开头英国博主的评论中,有网友表示:这太搞笑了,我喜欢它!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。
还有人则认为:那些不喜欢青蛙标本的人,是因为他们看不明白(潜台词其实就是说这些人不懂艺术)!
从某种角度来说,对“青蛙乐园”的争议,本质就是人们对“拟人动物标本”的不同看法,是没有标准答案的。
现在有很多手工艺人,会帮伤心的宠物主人将死去宠物做成标本,这样,即使宠物死了,依然能陪伴在主人身边。
这种服务价格不便宜,但依然有市场,也说明能接受这种艺术的人,还是很多的。
– THE END –
评论0